研发混凝土外加剂,打破国外垄断

研发混凝土外加剂,打破国外垄断

2016年08月15日03:41  南京日报  
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 电话:(010)82081166
分享
大字体
小字体
  “上学时的50多里山路教会了我吃苦”
  “上学时的50多里山路教会了我吃苦”
  立足化学、材料和建筑等多学科交叉,率先在国内开展高性能化学外加剂基础问题及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田湾核电、京沪高铁等10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打破国际垄断,推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进步。凭借不服输、能吃苦的精神,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冉千平成为“站在山巅看云朵”的人。近日,他当选我市“最美创业创新人物”。
  冉千平老家在重庆巫山县官田镇,对于巫山,很多人的印象是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描述。
  但在冉千平的儿时记忆中,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教育、经济状况很落后。他说:“当年我们镇只有100个人能上小学,非常不易。到了中学,每周往返学校、家一次,要爬50多里山路,肩上还背着粮食,冬天脚都冻烂了。那会儿我最期盼的是看到前面大山上方飘浮的云朵,走到这儿,就知道离学校只剩一半山路了。”
  冉千平说,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回头看那段经历,非常艰辛,但也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这种品质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0年,冉千平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毕业,被时任江苏省建筑科学院建材所所长、如今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缪昌文教授召入了团队,从此踏上了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研究之路。
  七天七夜不睡觉,困了就在反应釜边打个盹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是什么?
  我国混凝土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为了降低粉尘、能耗,我国要求混凝土集中搅拌后再运输到工地,长距离运输对混凝土流动性保持提出了高要求。通过在水泥里加入化学外加剂,可以保持水泥流动性,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延长使用年限。
  2000年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一吨成本三四千元的混凝土外加剂,外国公司能卖到4万元。
  2001年,冉千平借鉴工业水处理领域的螯合理论,提出用优先竞争吸附的原理去解决混凝土流动性保持问题。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这让冉千平备受鼓舞。
  由于住宿和上班在同一栋楼,晚上想到什么好点子,冉千平马上就下楼做实验,有时是凌晨三四点。
  化工产品在实验室做出来还不算成功,必须在工厂“放大”。一次进行产品中试,实验室1升的反应瓶升温5摄氏度,需要到工厂放大到1吨。由于没有经验,刚加完物料,温度在两分钟内就突破了100摄氏度,水变成了蒸汽,整个反应釜的物料全部冲了出来,所幸冉千平没有受伤。科研关键阶段,冉千平甚至试过在工厂七天七夜不睡觉,实在困了就在反应釜边上打个盹。
  “那时候实在太累了,有一天早上起来嘴里冒出了血,还好没有什么大碍。你看现在我们团队有很多人,但那个时候就只有我一个。”冉千平说。
  用核心技术PK掉漫天要价的外国跨国公司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冉千平研发的新一代国产混凝土外加剂诞生,国外混凝土外加剂的价格一下子被拉下“神坛”,降到了三四千元一吨。
  通过国际招标,江苏田湾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的混凝土工程全部采用他研发的外加剂。工程建设单位反映,该工程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国产外加剂的工程,也是第一个没有出现一条结构性裂缝的我国核电工程,打破了国外垄断。该产品在后来相继建设的岭澳、宁德等核电工程,以及长江三峡等近10个重大水电工程中也得到应用,并出口到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
  今年刚刚实现主体桥梁合龙,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上,也全面应用了冉千平的技术。
  “这些年我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在大工程招标时,我们用自己的技术把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漫天要价的外国跨国公司PK下去。掌握了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再也不惧怕竞争。”冉千平说。
  本报记者 张希 本报实习生 闫紫晴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